计算机网络释疑与习题解答(第7版)(谢希仁)

书: https://pan.baidu.com/s/1A6ZLSPMbCiZ-L4eRucUvXQ?pwd=kt7i
一些笔记分享给大家:

一、网络体系结构

  1. “OSI七层模型与TCP/IP四层模型的本质区别:OSI严格区分服务/接口/协议,而TCP/IP更注重实用性和灵活性。”
  2. “协议数据单元(PDU)的命名规则:物理层-比特流,数据链路层-帧,网络层-分组,传输层-报文段。”

二、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

  1. “曼彻斯特编码的跳变意义:每位中间的跳变既表示时钟同步,又表示数据(下降沿为1,上升沿为0)。”
  2. **“CSMA/CD协议的最小帧长计算:最小帧长=2×传播时延×数据传输速率最小帧长=2×传播时延×数据传输速率确保冲突能被检测到。”**

三、网络层

  1. “IP分片的重组问题:只有目的主机进行重组,分片丢失则整个IP数据报丢弃。”
  2. “子网划分经典例题:
    给定IP地址192.168.1.100/26,其子网掩码为255.255.255.192,可用主机地址范围是192.168.1.65~126。”

四、传输层

  1. “TCP三次握手的必要性:防止历史失效连接请求突然到达导致资源浪费。”
  2. “UDP校验和计算陷阱:若结果为0,应表示为全1(65535),因RFC规定0表示‘未校验’。”

五、应用层

  1. “DNS递归查询与迭代查询的区别:递归由本地DNS服务器代劳,迭代由客户端逐级查询。”
  2. “HTTP持久连接(Keep-Alive)的优势:减少TCP握手次数,但需注意队头阻塞问题。”

六、计算题精析

  1. **“奈奎斯特准则与香农公式对比:
  • 奈奎斯特:C=2Blog⁡2VC=2Blog2​V (无噪声)
  • 香农:C=Blog⁡2(1+S/N)C=Blog2​(1+S/N) (有噪声)”**
  1. “时延计算综合题:
    总时延 = 发送时延 + 传播时延 + 处理时延 + 排队时延,注意单位统一(ms/km/Mbps)。”

七、常见误区

  1. “MAC地址并非全球唯一:虚拟机或网络设备可能修改MAC,且不同网络可重复使用。”
  2. “IPv6的‘即插即用’依赖ICMPv6,而非DHCPv6(二者可共存)。”

八、协议细节

  1. “RIP协议的‘毒性逆转’:通过将失效路由的跳数设为16(不可达),加速收敛。”
  2. “BGP的路径属性选择顺序:
    WEIGHT(思科私有)> LOCAL_PREF > AS_PATH > ORIGIN > MED。”

九、安全与扩展

  1. “SSL/TLS握手过程中的‘密钥交换’:
    RSA算法传递预主密钥,ECDHE算法实现前向保密。”
  2. “CDN工作原理:通过DNS负载均衡将用户请求导向最近的边缘节点。”

十、综合应用题

  1. **“滑动窗口协议的最大窗口尺寸:

_{\text{max}} = 2^n – 1 ] (n为序号位数),避免接收方无法区分新旧分组。”**
20. “CIDR地址聚合技巧:
找出所有IP的共同前缀,如192.168.1.0/24和192.168.2.0/24可聚合为192.168.0.0/22。”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